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点 | 白木:木家族中的新面孔

赵广杰 生态话题 2023-12-08

白木: 木家族中的新面孔


“白木”一词最早可追溯自《山海经》,其注释为白色的树。那么,白色的树到底是什么树?从树木分类学上看,是针叶树还是阔叶树?又属于哪科哪属?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悬而未决,未见确切答案。20世纪初期,有个别论述开始涉及白木和白木文化,但未见到基于木材学基本原理,且有关白木概念以及白木文化方面科学、系统的论述。

经过两年多专心致志的深入挖掘与凝练,作者终于完成了“白木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的研究论文。而在下文中,作者旨在通过浅显易懂的描述,以及白木典型实例的直观展示,向读者分享白木的魅力所在,以及白木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白木和白木文化理论研究,推动白木产业健康发展与繁荣作出贡献。

白木肌理魅力

榧树径切面 京都大学伊东隆夫教授提供

为搞清楚什么是白木,我们必须立足于白木的肌理。从白木肌理的解剖特征、视觉特性和触觉特性3个方面来分别进行阐述,并探索白木肌理魅力之源。


为此,首先应了解一下木材肌理的基本概念。一般而言,木材肌理指材面构成要素的相对大小及其分布的均质性。肌理粗糙则意味着导管直径大或年轮宽;肌理细腻则意味着导管直径小或年轮窄;肌理中庸则处于粗和细之间的状态。肌理是白木基本概念中极其关键的要素,与白木的解剖特征、视觉特性和触觉特性息息相关。

那么,白木的肌理有什么特征或特性呢?

其一,白木肌理的解剖特征。白木肌理“细腻(或精细)”的特征主要归结于白木的轴向细胞大多数为管胞,细胞类型单一化,并且细胞排列整齐有序、分布均匀。这同细胞排列无序、分布各异的红木形成鲜明对比,红木由导管、木纤维、薄壁细胞等多种轴向细胞组成。

其二,白木肌理的视觉特性。白木肌理“清净”的视觉特性中,“清”的感觉主要归结于白木纹理清晰、排列有序,“净”的感觉主要归结于白木材色多呈淡色系。这同纹理排列无序、材色多呈浓色系的红木形成鲜明对比。

其三,白木肌理的触觉特性。白木肌理触觉“柔软”,例如日本扁柏的肌理如同绘绢一样,非常软润,其轮廓线的存在有一种不可言传之深奥感。然而,阔叶树材的肌理呈坚硬感,如涂饰过的、非常光滑的阔叶树材的材面,呈现如同金属平板的触觉感受。

魅力意味的是与众不同,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与吸引力。那么,白木肌理的魅力来自何处?综上,白木肌理的魅力源于其“细腻”之解剖特征,“清净”之视觉特性,以及“柔软”之触觉特性。

白木狭义概念

日本扁柏


总体而言,白木狭义概念可归纳为:针叶树材中肌理具有“细腻”之解剖特征、“清净”之视觉特性以及“柔软”之触觉特性的木材。

以柏树为例,来认识一下狭义概念中的白木。中国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干栏式建筑的柏木构件。在商代,已出现用柏木修筑庙堂的诗句,“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斫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梃,旅楹有闲,寝成孔安。”——《诗经·商颂·殷武》。在西汉时期,汉武帝起柏梁台,有“台高20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的记载。在宋真宗时期,曾采伐山西汾阳一带的柏木建造道宫。

日本扁柏佛像  江里康慧制作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利用松柏木材的原因之一,是源于人们对柏树的信仰与崇拜。

距今2500年前,中国宝鸡秦景公墓内的棺椁全部由柏木制作。其中,大墓主棺室的“黄肠题凑”柏木棺具,是周秦时代最具技术含量的高级木葬具。其后,在北京大葆台汉墓发掘出了用1.5万多根柏木之“黄肠”垒筑的木墙。江苏扬州汉广陵王墓也是“黄肠题凑”的杰作。出土的辽代柏木桌子,是白木最早走进家具制作领域的标志之一。

日本扁柏木材纹理通直,具有芳香味,材色清白,肌理细腻,有丝绢般光泽。在日本,日本扁柏木材作为宫殿、寺院用材具有悠长的历史。例如,伊势神宫、法隆寺、东大寺、正仓院、药师寺和唐招提寺等,都是用日本扁柏木材建造的。此外,日本扁柏木材作为佛像雕刻用材开启了白木文化的新时代。在日常生活中,日本扁柏又可以作为家具、佛坛、浴桶、祭事具、棺、桥梁、船舶等优质用材。

榧木围棋盘 日本京都大学伊东隆夫教授供图榧树木材呈黄白色,致密且富有弹性,生材具有香味。此外,还具有耐腐、耐湿、易加工等优点。最理想的围棋盘木材纹理笔直且连通,榧树被称为制作围棋盘最上乘的木材用料。榧树除了做棋盘,在器具、船舶、雕刻、土木用材上也都得到了广泛利用。日本历史上还曾用榧树木材制作弓和独木舟等器物。

白木广义概念

八仙送福黄杨木雕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万少君供图


上述白木的狭义概念,限定在具有“细腻”“清净”以及“柔软”特性的针叶树材中,然而如果用这3个特性去判定某种木材是否为“白木”的话,事实上,在阔叶树材中亦存在着诸多满足白木狭义概念规定的木材。例如:木佛像中的白檀木,“中国四大木雕流派之一”黄杨木雕的“黄杨木”,东阳木雕的“樟木”或椴木,以及剑川木雕的“滇南椴”等。

鉴于此,广义的白木概念不仅限于针叶树材,还应囊括阔叶树材中肌理符合针叶树材肌理特征和感觉特性的木材。广义的白木概念可归结为: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中肌理具有“细腻”之解剖特征、“清净”之视觉特性以及“柔软”之触觉特性的木材。

椴木径切面

椴木是满足白木广义概念的实例之一。椴木边材黄白色,芯材黄褐色,纹理致密,不翘不裂。且椴木易加工,可供家具、建筑、雕刻、胶合板、铅笔杆等用材。因无特殊气味,可制水桶、蒸笼等。

黄杨木黄杨木也是满足白木广义概念的阔叶树之一。黄杨木肌理极其细腻,肉眼几乎看不清导管孔。因其生长缓慢,很难形成大径级木料,致使黄杨雕刻作品常被初识者误以为是象牙制品。黄杨木香气很轻、很淡,雅致而不艳俗,可以用清香来形容它的味道。

红木白木面面观

红木:黄花梨 广西大学符韵林教授提供


在中国,目前最流行的阔叶树材文化代表,首属红木文化。而红木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主流载体应归属红木家具。红木被认为是木材中的佼佼者,是木质器物中首屈一指的、最上乘的原材料。白木与红木之间在解剖特性、文化观念方面存在什么差异?现归纳如下:

一是细粗肌理观。白木肌理的细腻程度是判别其是否为白木的重要指标,以肌理细腻作为其审美的标尺,而红木肌理未被限定。因此,红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肌理的重要程度。

二是淡浓材色观。白木的色彩大多属于淡色调,因此,白木文化喜好“清净”之淡雅氛围。而红木来自芯材,属于浓色调,因此,红木文化则偏向营造浓厚之氛围感。

三是轻重密度观。白木狭义概念中的针叶树材,以及广义概念中的阔叶树材的密度,均小于红木的密度。因此,白木文化属于轻量文化类,而红木文化则属于重量文化类。

四是简繁纹理观。白木纹理较红木纹理通顺、简洁。白木文化追求纹理的有序度,而红木文化则追求纹理的无序度。

多元木文化格局

滇南椴木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剑川木雕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段四兴供图


据考证,我国早在晋朝就开始制作紫檀器具,基于文化形成论推断:这或是原始红木文化的起源点。众所周知,我国红木资源稀缺,大部分来源于东南亚、非洲和中美洲,然而,恰是这些舶来品构筑了红木文化的物质基盘。不仅如此,世界上还存在诸多有着相似木材自然属性及民族观念意识的某些树种群,形成了区域“木材群”文化现象。在欧洲,橡木文化就是彻头彻尾生成、发育于欧洲本土,根深蒂固的木文化之一。在非洲坦桑尼亚,乌木文化形成了当地生机勃勃的木文化之主流。可以断言,木材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必然会孕育出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木文化,造就更加辉煌的“木材时代”。

常言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当下,这个经典名句既隐含着生物多样性,又隐喻着文化多元化。在如火如荼的红木文化氛围中,是时候唤醒沉睡许久的白木文化,构建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木文化之格局,一起迎接白木文化产业繁荣昌盛的春天。

作者简介赵广杰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产工业学会楠木专业委员会主任专委,国家科技进步奖、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评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863计划等课题研究30余项,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


来源 | 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安璐

邮箱|zglssbsj@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